天才一秒记住【去看书】地址:7ks.net
“说话,在我朝贞观之前,老百姓一天只吃两顿,只有皇室四餐,诸侯三餐。后来在前汉时,给叛变被流放的淮南王圣旨上,还就专门的点出,‘减一日三餐为两餐。’”赵录事虽说官品不入流,但这种胥吏世家的人其实也都是读过书的,见识不算少。
他们这种老吏,庶政经验最丰富,可惜的就是缺少出身,无法当官。李逍的鸡汤火锅太好吃,刚才一直说吃一斤肉就走不动路,这会却已经吃下了差不多牛羊肉各一斤,还加上不少其它菜,甚至手拍黄瓜都吃了一盘。
有肉当然还得有酒,炉子上坐着的是薛府送的酒。酒也是好酒,一般市井间喝的酒都是绿色的,而薛家送来的酒却是琥珀色的,这可是上等好酒的标志。赵录事已经喝了小一壶,温热的黄酒虽然度数其实很低,但也一样醉人。
酒喝多了,自然就爱吹牛讲故事。
“现在好多人其实也还是一天两餐啊,能吃的起晚饭的可没几个。还是李兄好啊,家里的佃户仆从,也都能吃上三餐,甚至还能吃酒喝肉呢。”薛五这点很佩服李逍,都说李家向来有仁善之名,但最仁善的地主老财,估计也没有几个如李逍这般大方的。
李逍微微笑着,他也喝了好几杯酒,但他发现,这唐朝的酒,还真的挺一般的。怪不得说李白斗酒诗百首,这种酒,估计也就几度,和啤酒的度数差不到哪去,这样的酒,哪里能喝的醉人啊。
后世的时候他酒量虽然只是一般,不能跟那些动不动能喝上一两箱啤酒的人比,甚至是那些能喝上七斤白酒的牛人相提并论,但喝个十瓶八瓶啤酒绝对没问题。
现在他喝这酒就跟喝啤酒一样,还小杯小杯的喝,不过瘾啊。
听说百姓喝的那些绿酒度数还低些呢,口感更差,因为酿造工艺的问题,普通酒里的一种霉素,会让酒变成绿色的,只有好的酒才是琥珀色的。但就算是薛家的好酒,李逍也真觉得一般。
度数低,而且还不纯净,杂质较多,喝之前,还得拿个酒筛子过滤一遍。喝的方式也不太喜欢,还要放炉子上热。
大冬天的吃着火锅,配上冰啤才是王道啊。
“他们虽是李家的佃户,但也是我李逍的家人,我们的关系不仅仅是主佃的关系,更是亲人关系,我李逍吃肉,大家怎么也得喝上口汤的。”他心里本就没有太过份在意主佃的身份区别。
何况,随着他从江南回来的这十几人,那都是一起过命的兄弟姐妹。而庄子里的那些庄户,他们那般照顾婉娘李贞她们,李逍也是很感激的。
地主和庄户的关系,李逍觉得其实就跟后世老板跟员工的关系是一样的。固然有恶地主和坏老板,但多数情况下,老板员工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好的。老板需要员工为自己创造效益,自然需要善待员工,尤其是那些优秀的人才,更是得极好的条件挽留。
不说升职加薪,甚至还得时常搞个聚餐,发点福利奖品,甚至弄个旅游休假,干的最好的人才,还得给股票呢。
这年头不也一样嘛,老实本份的佃户,也是地主倚重的,若是有本事的人才,更是还得经常给点赏赐,甚至得客客气气的。
黄世仁和周扒皮这样的地主,其实只是极少数的一些人。
不过如李逍这般对佃户仆人的,也确实很难找到其它的了,好的过头了都。
一天三顿不说,还几乎跟主家吃一样的,哪有这理的。
“你打算以后天天这样大锅饭?这再大的家业也会吃穷的。”赵录事好心提醒。
关于这个问题李逍倒也想过。
之前刚回来,大家都一样的穷的揭不开锅,没有隔夜之粮,吃了上顿没下顿,所以李逍组织大家一起修房子盖茅屋,又帮忙卖黄瓜,然后大家一起吃饭。
现在回了大宅,这边又多了十一口人,情况不一样了。
“我打算请大家帮我把宅子修一修,把祖坟整一整,然后给大家每户先分点粮食,让他们有粮度过这个冬天。”
“粮食白送吗?还是借好。也不规定他们什么时候还,但不能白送,有就让他们还,这样较好。”赵录事挺积极的为李逍出主意,他始终觉得对佃户客气一些是应当的,毕竟还指望着这些人种地干活,但也不能太好了。
这就好比养牲畜一样,你要是喂的太饱了,那这牛啊马啊就不愿意干活了。
李逍呵呵一笑,他不赞成赵录事的观念,但也懒得跟他争辨。现在手下几十口人,如果吃大锅饭长期确实不好,但也没想着过河拆桥什么的,而且人力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很重要的资源。
以后李家庄肯定也要做些事情的,李逍不可能就坐着收租过日子。要做事,就得有人,而在唐朝,更缺人。
人大都被朝廷用土地束缚住了,出门百里,就跟去另一个世界一样,平时也就在十里八乡这块地方上,人口流动少,也难流动,因此若要做事,还是得靠自己的人。
现在给大家发点粮食,大家的关系自然就更好,以后要做些什么事情,大家哪有不愿意来的道理。
薛五见李逍不太愿意继续这话,便又说了一个故事。
“话说啊,何晏是曹操女儿金乡公主的丈夫,他母亲又被曹操收为妃子,傍上这样一位继父兼丈人,这位何晏很有白的资本,但他太白了,以至于有人怀疑他敷粉。如果说他光是白呢,那也挺不错的,可关键啊,这人走路时还特爱顾影自怜,扭胯提臀,扭头时还要顺势抖一下头发,双目做深情迷茫醉生梦死状,真真让人喷血!”
“哈哈哈!”
一群人大笑,虽然真正知道何晏是谁的没几个,但不妨碍这些人在心里鄙视这个如娘们一样的男人。
大唐开国不久,刚经历南北朝的几百年大分裂,还带有几分胡风,最是尚武。对于魏晋时的那种什么士族风流,是最不屑也最瞧不起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