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看书

第六百九十章 最强博士论文 (第2/3页)

天才一秒记住【去看书】地址:7ks.net

朗之万说:“理论的推导看起来非常出色。”

德布罗意说:“与李谕先生、爱因斯坦先生、玻尔先生一样,都是偏理论方向。而且我的理论可以完美解释为什么电子的轨道是不连续的,只能是特定的轨道。”

“就是因为电子具有波的性质?”朗之万说。

“是的,教授,”德布罗意说,“不管电子的轨道是圆或者椭圆,因为有波的性质,就让电子的轨道只能形成特定的驻波,也就是某些特定值的整数倍。而整数倍,正好借用了量子理论。”

朗之万沉思了许久:“你的理论我挑不出毛病,不过巴黎大学并没有研究量子力学的传统,这是德国人爱搞的东西,如果进入博士答辩,我担心会遇到问题。”

“什么问题?”德布罗意问。

“最直接的就是怎么进行实验验证?”朗之万说,“即便我答应通过,还有另外四位答辩导师,他们不见得认可。甚至他们会奇怪为什么你要研究这个在法国没多少人接触的领域。”

德布罗意说:“我是看了一些文献后的突发奇想。”

朗之万说:“你的突发奇想太奇了,我也要求助一些该领域的教授专家。”

估计很多人都发现了,量子力学很多大佬都是德国人。

这并非说明只有德国人优秀,完全是因为这时候的通信太不发达,各地的发展更不均衡,所以很多理论都局限在一些不大的小圈子里。

而且就算在德国,追求科学研究的大学生显然也是少数,量子力学、原子谱线这些学问更显得非常曲高和寡。

量子力学诞生在德国,但德国的物理学界大部分人压根没有关注过量子力学和原子谱线。

举个例子,1920年所有德国的大学生中,只有极少数人——大概8%左右的学习科学,具体到物理学就更少了。

量子力学超级大佬海森堡毕业的那一年,慕尼黑大学一共授予了337个博士学位,其中只有19个是科学类学位。

老美曾资助进行了一项量子力学史料的整理计划,主要目的是研究1900—1930年的量子力学发展情况,结果发现只需要把史料来源限制到区区两百人就足够。

要知道量子力学可是20世纪上半叶物理学最辉煌的两大领域之一,竟然只有这么一小撮人。

不过好像也正是这一小撮人,让人类关于物理学的认知前进到了下一个时代。

人少,圈子就小,量子力学的研究集中在三个地方:哥廷根、慕尼黑和哥本哈根。

搞量子理论的人基本都逃不出这个小小的范围。

即便强如法国,在量子领域也近同荒漠。

德布罗意的出现很像一个误闯入量子世界的“局外人”,——这时候的法国科学界重点不在量子领域和相对论上。

朗之万肯定不是搞量子领域的,虽然能看懂论文,却没法给出更有建设性的建议。

“你可以把论文多打印几份,分别寄给爱因斯坦先生、李谕先生,如果他们表示没有问题,这篇博士论文通过答辩的机会将大大增加。”

“要用德文和英文写?”德布罗意问。

“你用英文翻译一下,这件事不难;至于德文,我可以帮忙。”朗之万说。

——

几天后,李谕收到了德布罗意和朗之万的来信。

德布罗意的信中附带了整本博士论文,李谕有幸看到了历史上唯一一篇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博士论文。

还是很厚实的,不过……就是看起来感觉废话有点多,当然这不能怪德布罗意,毕竟李谕是个穿越者,很多理论对他来说显而易见、无须证明。

朗之万的信就比较有意思了:

“尊敬的李谕先生你好,我的一位学生德布罗意写了篇非常有意思的论文,他认为粒子也是一种波,由于牵扯到量子相关问题,所以希望您帮忙审查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新书推荐

我在亮剑杀敌爆装备 南柯一梦醉春风 超能骑警 红楼之林姑姑在此 谍战:开局和郑耀先结拜,我成了军统七哥! 驭蛇小娘子 新婚夜被辱,替嫁医妃掀翻王府